观察:被日本评审界视为1万到1.5万日元间“最强”的中国有线耳机
距离《宇宙机器人》发售,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目前它的MC评分仍维持在94分的超高分,所有给出评分的媒体依然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好评。 但与之相对的,却是这部作品在销量和声量上的低迷表现。 ....
近日,国货老牌达音科针对1年前发布的中高端动圈耳机KIMA做出更新,推出继任者KIMA 2。
它有两个版本,一个标准版,一个“全球 999台的镜面腔体 版”。
不知是不是我眼花了,俩版本售价都是759元!目前它的 版貌似已陷入阶段性缺货状态。
事实上,KIMA 2上半年就出来了,顺带还拿了个日本VGP2024夏季的金赏,很猛。
但真正发售却是在最近,这可能是基于制造和销售两方面的考虑,他们或许是想把500到1000元之间的这个型号做到像自家TITAN S那样成功。
这是标准版,很可爱的包装。风格上与 版那种酷黑完全不同。
由于当下的耳机受众群体中有不少学生,所以国内有好几个耳机品牌都把产品往二次元的方向靠拢。
虽是二次元人物设计,但从画风来看,KIMA 2的人物形态和笔触却并无幼稚感,而是稳中带着飘逸,充分展现了色彩和纹理的层次。且构图的功底也很好,隐约透着些欧洲油画的意蕴。
总之,这次的美术设计比初代的KIMA CLASSIC版本高级,不再那么平面和简单。
背面。各国语言的参数标注,以及日本VGP受赏奖章。
开盖就可见到一份亚克力材质的动漫人物立牌。
这是揭掉膜的样子。
尺寸不小,手感和印刷也都无可挑剔,可惜我这个“底座的凹槽”不够宽,导致立牌不论怎么插都插不进。失去了“摆件”的属性。无语。
纸质文件。
标准版的实物观感也很不错,比相机呈现的效果好。
另外,它比镜面版耐刮擦,也毫无指纹沾染的困扰。日常使用更省心。
买了镜面版的,我建议你要 小心的“收纳”,日常擦拭的时候,也要确保厂商提供的麂皮布足够干净,否则划痕出现的概率也是挺大的。
我是早就想开了,耳机这东西必须尽量耐磨,咋扔咋摔也都不易坏。它是让人放松神经感受音乐的工具。这个属性必须很强。
内侧。
和 版一样也是S316不锈钢,但它的表层是喷砂工艺。
单边腔体重量超过10g,比较重,有时不小心砸到什么东西,或是掉地上,会咣当一下子,吓一跳。
内部物件全家福。
该给的都给了,而且全都用得上。
收纳包似乎是米白色,实际观感不太好,尺寸比KIMA初代大一圈,原因是这次多给了3对氛围增强型耳套以及一个4.4mm平衡插头。也因此它的成本提高了些,售价轻微涨了些。
记得KIMA初代上市初期699元,这次759元,定价还是 严谨和客气的。
凹下去母座,双针接口。若想换线,线材端的 外壳要么很小,要么插针很长。当然 是完全匹配,但这个难度可能比较大。
我试了下天使吉米的耳机线,能接上去。
KIMA 2的标配线材是达音科新开发的,同TITAN S2那条一样,成分都是单晶铜和单晶铜镀银混编,旨在提升通透性和凝聚力。
这条线的水平足够好,不建议换。
腔体部分是银灰色。
似乎和KIMA初代标准版一样。
和咖灰色KIMA CLASSIC对比。
旧型号似乎是锌合金外壳,从档次上来说,略逊于不锈钢的KIMA 2。但两者重量PK时,我发现新品“更重”了些,多出大约3g。幸运的是佩戴体验不变,依旧比较优秀。
此次新品问世,最主要的变化还是音质,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频响曲线,这次的中高频有参考隼PRO仲春版的优化;
二是全新一代的DLC复合振膜的应用,具体是使用了一种改良型的沉积工艺,可以使DLC沉积更均匀,有效减少间隙和表面缺陷,特性更加接近金刚石。同时在球顶和悬边复合使用不同材质,运用其不同的特性,压制分割振动,降低各项失真,实现准确有效的振膜响应;
三是将自家千元档动圈耳机隼ULTRA高磁通量密度的环形磁路结构下放。
四是将KIMA初代那个4股单晶铜镀银线升级为4股单晶铜镀银和单晶铜混编线,并搭载自家专属的Q-Lock可换插头系统,可享用4.4平衡插头下的更高音质。
以下是具体的声音表现:
阻抗:20欧(比KIMA降低),灵敏度:108dB/mW(和KIMA持平)
先对比TITAN S2(499元):
KIMA 2的密度、横向声场、分辨率比TITAN S2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三频能量很均衡,整体有一种声音往头两边扩的感觉,而且几乎每种声音都是“松弛且厚实”的。
TITAN S2的声音相对偏中下盘,声场规模相对小一点,对动态、锐度和厚度的把握 好,有着对器乐和人声更好的“情感”表现力。
KIMA 2的听感更大气,音色相对更温和、厚实,神韵中略带些“佛系”,有着对三频段都更中正自然的表达,“还原度”似乎是更好。
从影像角度来说,类似远景成像。但由于三频能量很足,频响科学,它又不会给你一种人声偏远的听觉意象。
TITAN S2的听感更浓郁,音色相对更透亮、结实,很有朝气,中到高频的线条紧致,动态迅猛,善于表现力道与速度。
从影像角度来说,它类似中景成像。但由于素质过硬,细节表达很通透,实际听感又明显比一些“小声场”的耳机规模感大。
再对比KIMA CLASSIC(目前600元左右):
KIMA 2频响更自然,修饰性更少,相对更HIFI,无明显的针对耳朵敏感频域的“撩拨”和“ ”。温和、较硬朗、大气、耐听这些都是它的代名词。
KIMA CLASSIC更凸显乐感,厂商特意将它的低频和高频做了比基础版更多一点的增益,故人声厚实度被稀释了些,位置感也有被轻微拉远,显现出轻微的女毒和男声的活力感,整体算是一种轻微V型的音色。
素质上,KIMA 2的人声厚实度比较明显的好于KIMA CLASSIC,低音量感略逊于后者,但也仍有合理的不算少的能量,实际听感中下盘比KIMA CLASSC清晰度高,线条也更舒展。
从HIFI角度来说,KIMA 2几乎无可挑剔。高素质、高还原度,线条温和、细节饱满,各频段的“ ”性都被去除了。可以驾驭比KIMA CLASSIC和TITAN S2更多的音乐类型。
弱点也有,但这是基于对比时的乐感落差。比如用飞傲DM13便携CD机听林忆莲《I swear》,用TITAN S2听,无需等待,入耳即“湿”,几秒内你就能感知音乐的全部情绪,但换用KIMA 2听,就少了些基于锐度和亮度的“透亮”感,会有轻微的“温吞”迹象。两者较量,虽说更贵的KIMA 2更大气,更自然,意境也更悠远,但人声和乐器所凝结在一起的能量却不像TITAN S2那般集中。
所以,如果你想感受更HIFI(真实还原),也更耐听的声音,那KIMA 2 值得入手。
如果热衷温暖却又痛快(较凸显素质)的声音,那TITAN S2更适合。
如果喜欢很浓郁的低音、轻微女毒和器乐的亮丽线条,那上一代的KIMA CLASSIC也依旧值得推荐,前提是它不下架。
末尾备注提醒:
1、以上三个耳机的对比,均基于可强化低频和人声密度的糖果套,换耳套必定会有变化,比如给KIMA 2安装直筒的S&S耳套后,会有明显的高频延伸和声场扩展感。
2、KIMA 2的素质很高,高自然度下的高结像饱满度是它的终极武器,而这却也是TITAN S系列和KIMA初代所不具备的。它初始定价超700元,我认为 合理。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音量下,你可能不会快速感知它的强大,因为它的风格更注重柔顺、自然,所以要想体验源自“素质”上的震慑力,我还是比较建议把音量开大些的。
3、对通透性 在乎的话,你可能会察觉它低音还是略多了些,还可以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