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独特魅力

配角频频“掀桌式”艳压之后,内娱有变得更“健康”吗?

独特魅力 03-22 112
配角频频“掀桌式”艳压之后,内娱有变得更“健康”吗?摘要: 财联社月日讯编辑马兰美国的芯片补助终于有望迈出关键一步据两名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将在下周英特尔亚利桑那州工厂中宣布为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激励以扩大英特尔...

财联社3月15日讯(编辑 马兰)美国的芯片补助终于有望迈出关键一步。据两名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美国总统拜登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将在下周英特尔亚利桑那州工厂中宣布为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激励,以扩大英特尔在美国的芯片生产规模。英特尔似乎正在为这次补助官宣邀请其客户和供应商共同见证,但对于具体计划三缄...

2023年,高启强、叶冰裳、孟宴臣等配角凭借着出众的人格魅力逆袭出圈,吹响了“配角元年”的号角,一年过去后,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正在热播的《花间令》中,以客串身份出场的郑合惠子仅用两集的戏份,就在观众心目中“艳压”了女主鞠婧祎,B站以《重生后,我被“丑陋不堪”的女配艳压了》为名的吐槽*,播放量已经达到了329万,哪怕郑合惠子亲自下场回应,希望网友们不要“踩一捧一搞女演员对立”,也仍旧无法遏制住大家对“反抗流量”“展现自己话语权”的渴望。

从“配角上桌”到“配角掀桌”,其背后究竟蕴藏着这届观众怎样的心路历程?它又将如何影响整个影视行业的创作思路?

人设极致、CP好嗑,没有“桎梏”的配角更“带感”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配角的意外出圈归结为一种“玄学”,但哪怕是“玄学”,如果深挖,也并非不能在背后找出一些深层次的缘由。

首先,从创作规律的角度来看,塑造一个出彩的配角,比塑造一个出彩的主角要容易得多,主角,顾名思义,占据了一部作品的主要篇幅,所以他要有人物弧光,要合情合理,要骨肉丰满,对于笔力一般的编剧来说,稍不留意就会露怯,滑向“注水”或“翻车”的结局。

而配角受篇幅所限,往往标签立体鲜明,且身上的冲突单一,刻画起来难度骤减,出场少不要紧,只要人设带感,观众会靠脑补自动为角色增加厚度,修正不完善的地方,这样一来,配角就顺理成章地“逆袭”了。

以《云之羽》为例,郭敬明的创作水平在塑造两位主角时一直处于“不太够用”的状态,反而配角的人设都足够极致、充满张力,连只出场了几分钟的“兰夫人”,都能被网友认为是“有效出演”。

第二,主角的创作天然就有不可忽视的桎梏,作为男女主人公,人物塑造肯定要严守主流价值观,尽量向“伟、光、正”靠拢,不能过于跳脱,这样的角色对审美与时俱进的观众来说,无疑是平淡教条,不够“带感”的。

而配角在创作上则有着更宽广,更不受限制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有明显的性格“瑕疵”,甚至可以是无恶不作的“疯批”。当现实越来越“压抑”,每个人都深陷“内卷”的漩涡,想要挣扎却倍感无力的时候,那些内心疯狂、行事乖张,从来不计后果的配角,就成了观众十分需要的“爽感”来源。

例如《长月烬明》叶冰裳,从小被霸凌的悲惨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了扭曲的种子,其后她的每一个错误选择,都只是为了跟不公平的命运做斗争,更好地活下去,观众一边为她的所作所为恨得牙根痒痒,一边又不禁为她的自我意识觉醒拍手鼓掌。

第三,“CP好嗑”也是配角走红公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年轻观众群体纷纷患上了“嗜糖症”的今天,角色之间有无CP感变得越来越重要,平平无奇的作品视它为“救命稻草”,质量中上的作品也想着靠它顺利“出圈”。但CP感这个东西却并不以番位,或者官配为转移,副CP、女主和男二、男主和女二,都有可能“弯道超车”。

例如,魏大勋能成为去年夏天的顶流,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和女主CP的“好嗑程度”,比起传统言情套路里的主线CP,充满禁忌感的“伪骨科”更受大家的喜爱,CP超话“孟许时分”还曾经在超话社区的剧集衍生榜单中登顶。

无独有偶,在《花间令》中,比起“换脸”后的官配,网友明显更认可郑合惠子版杨采薇和男主之间的CP感,把CP超话“潘杨之好刘郑”送上了榜单第一名的位置。

第四,演员的演技能否让角色立住,也是配角出圈的关键,特别是在主角演员没有精准到位地呈现出人物状态时,业务能力的明显对比,会让观众把更多的热情投射到配角身上。

配角频频“掀桌式”艳压之后,内娱有变得更“健康”吗?

从“上桌”到“掀桌”,配角只是观众对抗“流量”的棋子

很多时候,“配角上桌”其实对主角不会构成什么妨碍,但从去年到今年,有一个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配角们“上位”的过程似乎已经很难用“和平”的姿势走完,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必然充斥着“踩一捧一”的声音,用主角粉丝的话来说,就是“配角上桌”变成了“配角掀桌”。

在主角粉丝的眼中,这些胆敢以下欺上、“大逆不道”的配角,肯定是主动下场,全网发送“拉踩通稿”,妄图借此上位,但其实,以配角微弱的一人之力,很难逆转大势,主导这一切的关键,是当下观众与网友心态的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们的娱乐选择更加多元、丰富,话语权与日俱增,体现在剧集方面,就是开始拒绝饭圈、资本的强制推销,只为能够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作品和角色“爆灯”。在这种心态下,坐拥顶级流量,业务能力欠奉的主角就成为了“选秀”中的“皇族”,有粉丝和资本撑腰,却很难拿下路人的好感度。

而配角就是那个被观众“慧眼识英”的“民选”,他们并非是优秀的多么明显,而是成为了网友用来反抗“荧幕喂什么,受众就得吃什么”,反抗“流量核心制”的一颗“棋子”。就像网友们未必觉得郑合惠子的演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只是对鞠婧祎多年来一成不变,“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的爱豆式演技,越发的难以忍受。纵观从去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若干次的“配角掀桌”事件,背后观众的心路历程,大概都与此一般无二。

往大了来看,“配角上位”其实是行业的一种变革与升级,让已经固化了的影视操盘思维必须接受全新的挑战。

对于剧方来说,配角突然出圈应该如何应对,就成了一门新学问,天降流量固然是大好事,但有时候配角的热度不一定能转化成剧集的口碑,一旦营销不力,很有可能“好评配角享,差评剧集背”,还有,有关配角的宣传很容易引发主角极其粉丝的不满,最后如果掀起骂战,很有可能会带给路人不好的观感,对作品造成反噬。未来如何在局面不失控的情况下获得流量,是值得平台和剧方钻研的课题。

而对于演员来说,“配角上桌”带来的最长远的影响可能就是,一些本来更倾向于接A级剧主角的腰部演员,开始转变想法,宁愿去S+剧集中演配角,哪怕是头部演员,如果真的碰见顶级制作中足够立体鲜活的人物,也会乐于主动降番去接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算现在演主角有些时候成了“高危任务”,她也是作品中不可取代的绝对核心,如果一部剧的主角和配角不能同时发光,就从侧面说明了该剧的内容是不符合当下主流观众审美的,网友只能靠着对留白较多的配角的脑补,勉强把故事“二创”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和真正健康的“百花齐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以去年的爆款古偶《长相思》和《莲花楼》为例,不仅主角的光芒没有被掩盖,红利也没有被单一的配角吸纳,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自己人性的闪光点和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了“全员上桌”,未来,只要这样的优质作品层出不穷,相信整个行业必将迈入一个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