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真实自我

千年唢呐成网红?不只用于红白喜事,改良唢呐相当于西方双簧管

真实自我 03-24 208
千年唢呐成网红?不只用于红白喜事,改良唢呐相当于西方双簧管摘要: 猫猫剧情号火了当魔性洗脑的喵喵音乐响起一张张以猫猫为故事主角的画面会像设定了自动播放的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届网友之所以对猫猫剧情号上头爱上顶端记者黄亚芳受访者供图千年唢呐万年筝一把...

AI猫猫剧情号,火了。当魔性洗脑的“喵喵”音乐响起,一张张以猫猫为故事主角的画面,会像设定了自动播放的PPT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届网友之所以对AI猫猫剧情号上头,爱上

顶端 记者 黄亚芳 受访者供图

千年唢呐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

作为一种音色突出,艳压群芳的乐器,唢呐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有网友调侃,“唢呐一响,乐器之王”,没有别的乐器敢与之分庭抗礼,因此唢呐也被戏称为“乐器之王”。

从电影《百鸟朝凤》中讲述唢呐文化的没落与传承,到如今唢呐以一种“网红乐器”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到唢呐,唢呐通过与电音的结合走起了潮流路线,甚至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3月20日,顶端 记者采访了河南民族乐团演奏员、河南唢呐艺术*员会副秘书长朱亚楠,试图了解唢呐这一传统乐器在当今时代的发展现状。

爱好者分布广,唢呐电音跨界玩出“花”

唢呐风吹过了千年历史,以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深深植根在百姓心里,直至今日,不论南北方,遇上红白喜事,许多人依然会请唢呐班进门吹打一场。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上一辈的演奏家逐渐把唢呐变得更加专业、科学化。朱亚楠告诉记者,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上唢呐高频出现,许多网红达人、大学生等都喜欢拍一些相关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唢呐,已经把唢呐从民间的红白喜事提升到音乐会甚至国际舞台,为中国文化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在朱亚楠看来,如今唢呐与电声的结合,通过和电吉他、电贝斯等爵士音乐的碰撞,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唢呐和电声乐的结合比较现代,比如说当下比较流行的‘二手玫瑰’乐队,每次在表演现场唢呐结合摇滚一出,全场都沸腾了!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特别容易接受。”

学习唢呐的人群就更广泛了,从中小学生到退休的中老年人,都有深度的唢呐演奏者与爱好者。朱亚楠表示。河南郑州目前很多这种小学都开设了国乐课、民乐课,很多小学生也开始接触民乐,郑州大学、郑州师范音乐学院、河南大学等高校也都开设有唢呐专业。

“唢呐这个乐器看起来简单,入门其实挺难,它不像古筝等弹拨类乐器,上手相对会简单一些,管乐类的起点相对要求比较高。”朱亚楠说。

千年唢呐成网红?不只用于红白喜事,改良唢呐相当于西方双簧管

推广加键唢呐,科班唢呐人才与市场接轨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乐器改革。朱亚楠告诉记者,传统唢呐通过改良,加了一些金属件,就成了今天的加键唢呐,相当于西方的双簧管。

加键唢呐与传统唢呐有什么不同?朱亚楠解释,因为加键唢呐相较于传统唢呐音域会变宽,演奏伴音也会更加方便,后期演变出高音加键唢呐、中音加键唢呐,次中音加键唢呐,低音加减唢呐等等,就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音和低音提琴一样,唢呐也已经成为一个系列,适用于民族交响乐的不同音域。

作为河南民族乐团的唢呐演奏员,朱亚楠经常活跃在各类音乐会的演出现场。他介绍,河南民族乐团唢呐声部现在共有6人,平时除了演出《百鸟朝凤》《全家福》这些经典曲目,也参与政府面向公众组织及的品牌音乐会,前不久,他还与同事四人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共同演奏了《正月十五闹雪灯》的元宵节音乐会。

他在长期的从业生涯中发现,目前专业乐团的唢呐声部中,往往需要传统唢呐的演奏人员较少,六个人的声部只有两位传统唢呐演奏员,因此,他也萌生了推广“加键唢呐”的想法,并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

“加键唢呐目前在全国的普及性特别低,需要看五线谱,然而这些科班出身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大多是当专业老师或者进入各个乐团,学习传统唢呐的学生需要自己摸索重新学习加键唢呐,这是一个再适应的过程。我希望通过加键唢呐的普及,在音乐学院分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推动唢呐与现代音乐融合接轨。”朱亚楠说。

中原唢呐发展重在创新曲目

朱亚楠介绍,河南省唢呐专业*员会成立6年以来,培养了大批唢呐新人,从乐器研发到制作,包括移植曲目、对外推广、考级比赛等,涵盖了唢呐的很多方面。

河南是戏曲大省,几乎所有戏曲乐团都需要唢呐主奏。“民间唢呐班老师傅们整体水平也在提高,他们以前只吹戏曲,随着现在时代的进步,独奏曲、歌曲,甚至还自己改编一些豫剧的唱腔加入其中。”朱亚楠说。

他告诉记者,老一辈的国宝级河南唢呐演奏家郝玉奇,曾在中美第一次建交的时候将唢呐带上国际舞台,带着《百鸟朝凤》走向世界,为中原唢呐发展埋下深厚的积淀。前些年,唢呐演奏家郝晓东还举办了“中原唢呐情话”专场音乐会,也在努力将河南唢呐形成一个流派并传承下去。

朱亚楠认为,河南唢呐现在最缺的是新作品,很多人还是拿着老一辈那些曲子来说河南唢呐。前几年,作曲家张一兵创作的唢呐协奏曲《泡桐》,用唢呐和民族管弦乐的音乐语汇,描述了人们对焦裕禄朴素而激烈的缅怀,距今也有四五年了。

谈到今后河南唢呐的发展,朱亚楠表示,想把河南达推出去,除了经典曲目的积淀,还要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努力,培养更多的中原作曲家和唢呐演奏家,并推出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作品。“河南学习唢呐的人口基数很大,但是能去音乐学院深造的人太少了,希望新一代唢呐青年都能走出河南,吸取百家之所长,再带回河南来,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的唢呐文化做贡献。”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