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真实自我

《追风者》:拒帮周姨,没有人情味的魏若来,才有国人的理想人格

真实自我 03-26 368
《追风者》:拒帮周姨,没有人情味的魏若来,才有国人的理想人格摘要: 雷达财经出品文李亦辉编深海港股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美团等权重股也大幅走低月日美团股价下跌盘中最低点港元股已跌破年月日的上市发行价港元股创逾年低点一口气刷完前...

雷达财经出品文|李亦辉编|深海港股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美团等权重股也大幅走低。1月17日,美团股价下跌6.97%,盘中最低点68.15港元/股已跌破2018年9月20日的上市发行价69港元/股,创逾4年低点。

一口气刷完前六集《追风者》,过瘾。

江西小伙儿魏若来如愿以偿进央行,但他的职场经历,不是打怪升级的爽剧。

第六集,房东周姨向魏若来打探内部消息:“通商银行要被央行收购,真的假的?”

魏若来说:“我们有规定,在外不能谈公事。”

魏若来遵守职业道德,却很容易被认为没有人情味。

没有人情味,简直是对中国人最严重的指控。

不帮周姨,魏若来违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做人原则。想想看,魏若来面试那天,周姨会不念旧怨送大衣。

周姨得不到想要的消息,再次提出请求,希望魏若来能帮她的表哥找门路。

两人站位,一高一低,暗示社会地位。

在周姨眼中,只要魏若来愿意,就能帮她逆天改命。

听到魏若来没有像刚才那样拒绝自己,周姨眉开眼笑地说:“算周姨欠你个人情好吧。”

这段情节,可以视为《追风者》的闲笔,也能被看作生花妙笔。

因为人情是《追风者》的戏眼。

一、中国人情

人情,是前六集的高频词汇。

除了上文提到的人情,剧中还有很多地方提到它了。

例一,魏若来给良叔做完账,良叔给钱。钱货两清,交易行为完成,良叔却主动给他名片,并且说:“我欠了你人情”。

例二,魏若来救了沈近真,分别时沈近真说:“我欠你个人情。”

例三,魏若来入职央行受挫,找沈近真帮忙,让她还人情。

例四,沈图南给人打电话说“我欠你个人情。”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词汇,剧中还有很多暗线,展现人情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沈近真频繁出现案发现场,成功帮孤星和魏若来解围。她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林樵松的人情观念。

林樵松明白沈近真有个位高权重的哥哥沈图南。他不敢为了工作得罪沈图南。他给沈近真面子,也是想让沈图南欠他人情。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林樵松为何反对彪子怀疑沈近真。

人情让《追风者》有了强韧的筋骨。

为何这样说?

《追风者》聚焦的1930年,大清已亡了近二十年,但无论是当权者还是平头百姓,绝大多数中国人依旧按照农耕文明的行为逻辑工作和生活。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极大地塑造了我们的国民性格。

我们知道,农耕文明有安土重迁的特性,一代一代又一代人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家庭中。人际交往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想要把日子过下去,必须强调稳定和谐。

于是,情理社会强调重情抑理,情比理大。

中国人在农耕文明时期构建的亲密社团,非常依赖彼此之间相互拖欠人情。在中国人心中,“人情应该是算不清、欠不完的,这样才能旷日持久地继续下去(翟学伟语)”。

中国人喜欢讲人情,因为人情能为交换行为提供可能。

人情交换过程的*婉和迂回可能使人情的施予者获得比用理性预算出来的结果更大,也比赤裸裸(没有人情味)的利益谈判好处更多。否则中国市场中出现的大量人情投资便没有必要。

《追风者》第一集,良叔给魏若来劳动报酬,依旧强调自己欠魏若来一个人情。

这是中国人能心领神会的拉关系方式。

良叔明白魏若来是天才,或许将来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名片,这是让魏若来欠自己的人情。

两人的人情还不完,于是可以继续交往。

然而,中国的人情不是墨子式的兼爱。因为涉及到交换,因此在做人情时,难免会盘恒对方是否值得做人情。

黄秘书仗势欺人,总给魏若来穿小鞋。因为他从魏若来住在七(pin)宝(min)街(ku)中的细节中得到信息,魏若来是个没背景的苦出身。

踩低捧高,是小人常有的人情逻辑。

然而,黄秘书没想到,沈图南非常欣赏魏若来。

二、理想人格

沈图南是《追风者》最复杂的人物之一,我们很容易相信他有理想人格。

能力强,用一招敲山震虎,就让虞世清放弃维护通商银行。抱负大,以顾问身份独闯上海滩,有愿世间再无寒门的远大理想。

沈图南知道才华不是性病,不能靠肉体传播。央行需要的是金融人才,不能把职位做成人情交易。

因此,他反对走走过场的纳新考试,希望通过新的考验,找到没有背景只有能力的人。

为何强调没有背景?

因为沈图南要改革 ,他担心有背景的二代们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向家族输送利益。

然而,没有那么多寒门出身的魏若来供沈图南所用。于是,沈图南还是会接受大量富二代。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应该能猜出,这些人大概率是有背景的世家子弟。

沈图南强调央行纳新,不论出身背景,只看能力人品。

理想豪情万丈,现实英雄气短。

沈图南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情理社会。他央行纳新可以看出沈图南的困境,

因此,沈图南还会向情理社会低头。

剧中最耐人寻味的细节是,沈图南本人要推动改革,送人情这块,他做起来并无道德包袱。

比如,沈图南拿下徇私枉法的高峰,却不能将他绳之以法,因为高峰上面的孔庸之是个大人物。沈图南放过高峰,就是在给孔庸之送人情。

再比如,沈近真需要批款子,沈图南不按规章制度,第一时间就给妹妹办理了。

朝中有人好办事,上面有人容错率高,这是情理社会的必然。

有意思的是,当关系成为第一生产力后,很容易让社会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这和沈图南让天下再无寒门的理想南辕北辙。

真正拥有理想人格的是魏若来。

毫无疑问,魏若来和七宝街的父老乡亲建立了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第二集,魏若来去央行面试,周姨送大衣,阿文专车护送,其他邻居也来送行。

他们暖心行为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苟富贵勿相忘”的诉求。这个诉求很正常,因为农耕文明孕育的情理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常规操作。

《追风者》:拒帮周姨,没有人情味的魏若来,才有国人的理想人格

剧情到了第六集,魏若来和周姨的交谈告诉我们,他拥有极高的职场操守,并不遵循情理社会的行为逻辑。

中国的人情交换,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感恩戴德型,一种是人情投资型,一种是礼尚往来型。

其中最难还的是感恩戴德型,周姨给魏若来送大衣就属于这一类。

按照情理社会的逻辑,魏若来报答周姨就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大好人。拒绝他就是知恩不报的白眼狼。

魏若来维护职业道德,拒绝人情交换,他是情理社会的逆行者——沈近真也是如此,限于篇幅我就不做分析了。

结语:

《追风者》故事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上海是那个时代的大都市代表,然而,人情在国人交往中依旧有主要影响。

农耕文明和都市环境的激烈碰撞,让我们看到西装之下遮盖的是梳辫子裹小脚的老灵魂。

不可否认,人情在农耕文明社会的重要意义。但是,时代变了,如果在当代社会依旧人情主导,这是对法规 ,制度和理性的漠视。

过去的情理社会是情大于理,现在要建设法治社会,应该是理大于情。

《追风者》的思想层面不俗,文本细节也耐品。

剧中对贫穷的展现,真实又动人。

比如魏若来会把棉衣盖在上半身。因为上半身的体表面积大,散热更多,因此上半身比下半身更怕冷。

把棉衣盖在上半身,是一个穷人努力御寒的精彩细节。‍‍‍‍‍

再比如,沈图南第一次去七宝街,下车后皱鼻子,可见七宝街的气味很难闻。魏若来不会有皱鼻的小动作,“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追风者》从视角和嗅觉层面展现了魏若来的穷。然而,身居陋室的他却有两个不同印花的水杯。‍‍‍‍‍‍‍‍‍‍‍‍‍‍‍

魏若来用的是蓝色印花杯,他的哥哥却用了红色印花杯。红色印花杯既彰显哥哥的流血牺牲,也契合他的党员身份。

大胆推测,将来的魏若来也会用红色印花杯吧。

总而言之,就前六集的质量来看,《追风者》值得期待。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