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被执行金额已超30亿元
抖音打击AI网红AI时代,几乎人人都说每个行业和产品都值得重做一遍。近几年来,社交媒体上就涌现了一批AI网红,开始四处寻找机会变现。所谓的AI网红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
3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曾经的“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已被申请破产审查。
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某、王某某、郭某某。
停止运营
破产重整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从近年来持续的“股权冻结”、“限制消费”、“强制执行”、“欠薪”风波,再到如今的“破产审查”,曾经的资本宠儿柔宇科技,近年来已被各种负面标签缠身。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还曾宣布与朝阳文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但行业的合作与帮助似乎对公司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自2023年12月4月,该公司的*公众号等平台均停止了更新。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已有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超30亿元。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注册资本3.6亿人民币,由刘自鸿、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负面标签缠身的背后,是烧钱的产线和复杂的商业利益纠葛,难以撑起刘自鸿的理想和情怀。去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还曾在微博感慨,“无论顺势还是逆境,年少还是岁老,人生永远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叫做希望。”如今看来,刘自鸿在柔宇科技的希望或许已经破灭。
缺钱窘境
至少有8年的时间,柔宇科技曾光环加身。2012-2020年的8年间,在资本的追逐下,柔宇科技迅速完成从A至F轮共13轮融资。
在投资人们看来,柔宇科技的技术一直是超前的,但往往0到1不是最难,1到100的蜕变才是最难。一直没有过硬的产品可以带来现金流,加之作为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相比传统的制造业公司而言远没有深厚的产业化积淀,却在从科技到商业的转化过程中,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自建生产线,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资金困境。
有柔宇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全都投进了自建生产线,依然深陷“缺钱”窘境。
2017年,刘自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建产线的原因,表示实际是迫于无奈: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自建产线。但在2014年发布技术后,很多的制造行业包括面板的制造公司找来跟我们谈合作生产的事情。但我们在接触后,觉得不太容易去推进,原因在于有些制造商希望我们把技术、工艺先拿到他们的产线上去全部跑通后,才签合同,而不是先签。“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团队怎么能答应?因为没有保障,工艺和配方等东西是没有办法通过专利进行保护的。团队有很多顾虑,就无法进行下去。”
但熟悉柔宇的投资界业内人士认为,正因柔宇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道路,才将其逼至欠薪亏损,投资机构望而却步的境地。业内投资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技术出身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柔宇自建的号称世界首条的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位于深圳龙岗,2015年10月开始筹建。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柔性屏生产基地,2016年正式动工并陆续启用,2018年6月即宣布实现量产。
但是,这条生产线的量产能力也备受质疑。此前,南都曾报道了柔宇的“量产难”困境,除了与多个大客户之间的交易存在蹊跷,在产能方面,招股书显示柔宇的产能利用率也并不高。全柔性显示屏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设计产能分别是11.67、46.67、23.33千张,但实际产能分别为1.76、14.56、1.23千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可见公司产能远未饱和,生产线可能存在大量闲置情况。
在柔宇科技的生产线宣布量产后,南都湾财社记者曾向柔宇方面发出前往生产线采访的申请,但未获柔宇方面应许。现在看来,拒绝外界到访或许也与其量产“困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如此,柔宇科技曾经确实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行业也曾有许多拯救柔宇的声音。2022年4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力挺柔宇科技,两度发文呼吁拯救,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过,从其现状来看,行业的合作与政府的帮助似乎对公司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刘自鸿也需要在其他路径中探寻新希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