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金生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表达式

金生 07-10 198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表达式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2、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

本文目录一览: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物理学原理。其指出:不可能同时精确确定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不确定性的乘积必然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除以4π(公式:ΔxΔp≥h/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

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测量的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该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沃纳·卡尔·海森堡于1927年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提出来的,不久就被证明可以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数学形式中把它推导出来。

由此,海森堡在1926年提出了粒子的“测不准原理”,也就是“不确定性原理”。它的含义是:不可能知道一个粒子在什么位置上,同时又知道它如何运动。位置与运动(严格地说是动量)构成微观粒子实在性互不相容的两个方面。

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 即观察者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存在某一个不同的地方,而对未知状态系统的每一次测量都必将改变系统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说,测量后的微粒相比于测量之前,必然会产生变化。

不确定性原理就是“测不准原理”: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于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原先译作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微粒位置的不确定度有下限、而没有上限,并且与位置偏移(dx)方向上的微粒的动量的不确定度(dp)密切相关——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有dx*dp≥h/(2π)。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什么?

这个是海森伯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正确的表述应该为: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由此,海森堡在1926年提出了粒子的“测不准原理”,也就是“不确定性原理”。它的含义是:不可能知道一个粒子在什么位置上,同时又知道它如何运动。位置与运动(严格地说是动量)构成微观粒子实在性互不相容的两个方面。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产物[1] 。这项原则陈述了精确确定一个粒子,例如原子周围的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有限制[1] 。

不确定性原理

1、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原先译作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2、不确定性原理是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物理学原理。其指出:不可能同时精确确定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不确定性的乘积必然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除以4π(公式:ΔxΔp≥h/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

3、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产物[1] 。这项原则陈述了精确确定一个粒子,例如原子周围的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有限制[1] 。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表达式

4、不确定性原理 即观察者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存在某一个不同的地方,而对未知状态系统的每一次测量都必将改变系统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说,测量后的微粒相比于测量之前,必然会产生变化。

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是什么?

不确定性原理就是“测不准原理”: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不确定原理是说: 粒子的坐标变化量乘以动量变化量大于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所以当坐标变化量趋于零的时候,动量变化量趋于无穷。 同样的,当动量变化量趋于零的时候,坐标变化量趋于无穷。 变化量趋于零,就是该量的一个确定值,但是当坐标和动量其中一个趋于一个定值的时候,另一个量趋于无穷。

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物理学中的一些物理量如:位置与动量、时间与能量、角度与角动量等,不能同时被准确测定,两个物理量间的不确定性乘积≥h/2π。

不确定性原理 即观察者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存在某一个不同的地方,而对未知状态系统的每一次测量都必将改变系统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说,测量后的微粒相比于测量之前,必然会产生变化。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原先译作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

如何理解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物理量,如坐标和动量,都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即不可能对它们的测量结果同时作出准确预言。长久以来,不确定性原理与另一种类似的物理效应(称为观察者效应)时常会被混淆在一起。

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测量的原理。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该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W.K.海森伯于1927年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提出来的,不久就被证明可以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数学形式中把它推导出来。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 就越小,所以 。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